我校安全、健康教育系列之四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流脑),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。
症状体征:潜伏期为2~10天。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,头痛,呕吐,颈部强直等脑膜炎刺激征。皮肤黏膜有瘀点、瘀斑。暴发流行,起病急,病情变化快,病死率高。突然起病,有寒战、高热、头痛、咽痛、结膜充血,四肢酸痛,呕吐等早期症状。多数在2~3天内口腔粘膜、躯体或四肢皮肤有瘀点瘀班。这时有持续高热,头痛加剧,呕吐呈喷射状。重者有意识不清,颈部强直,角弓反张,脉博呼吸不整,最后出现惊厥、谵妄以至昏迷、休克。
健康教育处方
1.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打喷嚏、咳嗽时使用手帕,不直接面对他人等,可以减少传播、感染的机会。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。增加教室、办公室等通风换气的次数。
2.改善居住、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,并经常通风换气,特别是幼儿园、学校、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。
3.接种疫苗。我国目前有两种疫苗,分别针对A群和A+C群,疫苗安全有效,保护效果也较好,可以去疾病控制机构咨询接种疫苗相关事宜。
4.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。出现临床表现后,即去医院就诊。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、防止死亡。
5.保护接触者。出现病例后,对家庭成员、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,一旦出现发病迹象(发热),即应进行治疗,以免延误。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。幼儿园、学校出现病例后,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,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。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,也可消除带菌状态,阻断传播。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、同住人员。
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又名“痄腮”,由腮腺炎病毒引起。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,疼痛伴发热,并可延及其它腺体引起. 该病毒耐低温,在高温、紫外线照射、酒精等作用下迅速死亡。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。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,尤以5—15岁患者较为多见,2岁以下、40岁以上很少发病。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,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。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。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,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,亦可再次感染。
症状体征:潜伏期14~21天,平均18天。发病期有全身不适,发热,轻者可不发热,常为一侧腮以耳垂为中心的肿大,先为一侧,几天后可两侧局部肿胀不发红。检查可见腮腺管开口处红肿。一般10天左右消退。重者出现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,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脑膜炎、睾丸炎,卵巢炎和乳腺炎。
健康教育处方
1.主要是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。注意休息,忌食酸性食物,保持口腔清洁。
2.早发现,早隔治,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,对密切接触者要观察21天。
3.室内要通风换气,被褥要在日光下晾晒,用具要消毒。
南漳一中政教处
2017年4月25日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